绘制编程结构框图(也称为流程图)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和规则:
确定程序的功能和输入输出
明确程序的主要功能和它接受的输入以及产生的输出。
将程序分解为多个模块
根据程序的逻辑结构,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或子程序。
为每个模块创建矩形框
在纸上或使用绘图软件,为每个模块创建一个矩形框。
在矩形框内填写模块的名称、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
使用箭头表示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
在矩形框之间用箭头连接,表示模块之间的调用顺序和依赖关系。
使用流程图符号表示程序的执行顺序
对于顺序结构,使用矩形框表示;
对于选择结构(如if-else语句),使用菱形框表示,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否”;
对于循环结构,使用圆形框表示循环的开始和结束,并在循环体内使用矩形框表示具体的操作内容。
确保每个模块的名称清晰明了
模块名称应简洁且易于理解,能够准确反映模块的功能。
正确显示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
在矩形框中清晰地标注输入参数和输出结果,以便读者理解模块的输入和输出。
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
遵循标准的流程图符号,以确保框图的规范性和可读性。
注意流程线的顺序
框图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绘制,以反映程序的执行顺序。
明确循环结构
在循环结构的框图中,要标注循环变量和循环条件,以便读者理解循环的执行逻辑。
通过遵循以上步骤和规则,你可以绘制出清晰、准确的编程结构框图,有效地传达程序的逻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