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编程可以分为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方法。
手工编程
手工编程是指从零件图样分析工艺处理、数据谋划、编写步骤单、输进步骤到步骤校验等各步骤重要有人工完成的编程进程。编程步骤如下:
拿到零件图纸后 ,分析零件图纸,确定加工工艺进程,包括采取的工夹具、装夹定位要领等,加工路径(如进给路径、对刀点、换刀点等)及工艺参数(如进给速率、主轴转速、切削速率和切削深度等)。进行数值谋划
,大部分CNC系统带有刀补作用,只需谋划形状相邻多少元素的交点(或切点)的坐标值,得出各多少元素的出发点尽头和圆弧的圆心坐标值即可。
根据谋划出的刀具活动轨迹坐标值和已确定的加工参数及辅助动作,联合CNC系统法则利用的坐标指令代码和步骤段模样,逐段编写零件加工步骤单,并输进CNC装置的存储器中。
自动编程(CAM编程)
自动编程(CAM编程)是指使用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来自动生成G代码。CAM软件可以读取CAD模型,并允许用户通过图形界面选择加工策略、设置切削参数等,然后自动生成G代码。使用CAM软件可以大大简化编程过程,特别是对于复杂的零件。
编程要点
设计零件: 首先使用CAD软件设计零件的三维模型。 根据零件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CNC机床和加工工具(如刀具、夹具等)。 确定加工顺序、切削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率、切削深度等)、刀具路径等。 手动编程: 对于简单的加工任务,可以直接在CNC机床的控制面板上输入G代码和M代码。 自动编程选择机床和工具:
制定加工策略:
编写CNC程序
模拟和验证:
在将程序发送到CNC机床之前,使用CAM软件或机床自带的模拟功能进行程序模拟,以确保没有错误或碰撞发生。
机床设置:
将工件安装在机床上,并安装好刀具和夹具。
运行程序:
将G代码程序加载到CNC机床的控制系统中,并启动程序进行加工。
监控和调整:
在加工过程中,监控机床的运行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切削参数或停机检查。
后处理和检验:
加工完成后,对零件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如去毛刺、清洗等),并进行质量检验。
常用编程代码
G代码:用于控制机床的运动轨迹,如G21(设置单位为毫米)、G90(绝对坐标模式)、G0(快速移动)、G1(切削)、G0 Z5(返回安全高度)等。
M代码:用于控制机床的辅助功能,如M30(程序结束)、M3(启动主轴)、M4(暂停)、M5(停止主轴)等。
编程技巧
白钢刀转速不可太快。
铜工开粗少用白钢刀,多用飞刀或合金刀。
工件太高时,应分层用不同长度的刀开粗。
用大刀开粗后,应用小刀再清除余料,保证余量一致才光刀。
平面应用平底刀加工,少用球刀加工,以减少加工时间。
铜工清角时,先检查角上R大小,再确定用多大的球刀。
校表平面四边角要锣平。
凡斜度是整数的,应用斜度刀加工,比如管位。
做每一道工序前,想清楚前一道工序加工后所剩的余量,以避免空刀或加工过多而刀。
尽量走简单的刀路,如外形、挖槽和单面,少走环绕等高。
走WCUT时,能走FINISH的,就不要走ROUGH。
外形光刀时,先粗光,再精光,工件太高时,先光边,再光底。
合理设置公差,以平衡加工精度和电脑计算时间。开粗时,公差设为余量的1/5,光刀时,公差设为0.01。
做多一点工序,减少空刀时间。做多一点思考,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