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飞凡简介

时间:2025-03-10 23:16:07 网络游戏

汤飞凡(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又名汤瑞昭,出生于湖南醴陵县,是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医学微生物学家,被誉为“东方巴斯德”和“沙眼衣原体之父”,也被视为中国的“疫苗之父”。他不仅发现了中国第一支青霉素、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鼠疫减毒活菌苗、黄热病疫苗和班疹伤寒疫苗,还将沙眼的发病率从95%降低至不到10%,并提前16年消灭了天花。

汤飞凡在1921年毕业于长沙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学系进修并兼任助教。1925年,他被推荐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1929年回国后,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后改称上海医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并兼任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细菌学系主任。

在抗日战争期间,汤飞凡在昆明重建了中央防疫处,为沙眼病人的眼结膜刮屑物中分离培养沙眼病原体,找出了一些预防沙眼的方法,解决了沙眼致盲问题。1947年,他当选国际微生物学会理事。抗战结束后,他生产出中国自己的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并在解放后成功遏制1950年华北鼠疫大流行,研制出中国的黄热病疫苗。

1955年,汤飞凡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1957年,他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9月30日,他在北京自尽。

汤飞凡的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和疫苗开发,他的贡献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