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
照应
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情节完整,中心突出。
例子:朱自清《背影》首尾段照应,突出中心。
抑扬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通过变化和反差突出事物特点,增强表现力。
例子: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阿长的描写,先抑后扬,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可感。
象征
作用: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例子:宗璞《紫藤萝瀑布》中紫藤萝象征困难与挫折。
衬托
作用:突出事物特点,通过对比或对照来强化主题。
例子:通过描写次要人物或事件来衬托主要人物或事件。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作用:赋予客观景物以主观色彩,营造氛围,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
例子: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托物言志
作用:通过描写事物来表达作者的志向、意愿或情感。
例子:鲁迅《雪》中北方的雪象征一种不甘沉沦的精神。
虚实结合
作用: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意境,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例子:通过描述现实与想象中的景物来增强表现力。
反讽
作用:突出强调,深化主题,通过言外之意表达与字面意思相反的意义。
例子:通过讽刺手法揭示社会现象或人性弱点。
点面结合/卒章显志
作用:在文章结构上,点面结合可以使描写更具体生动;卒章显志则在文章结尾点出主题或主旨。
例子:在文章结尾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以上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