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

时间:2025-03-10 15:17:55 网络游戏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玉米病毒病,其症状包括:

病株生长受阻 :病株生长受到抑制,平均身高只有几十厘米,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

根系发育不良:

病株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易从土中拔起。

叶片异常:

病株叶片密集丛生,又短又尖,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

生殖器官受损:

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

适期防治

小麦收割后,对早播夏玉米开展一次药剂防治,控制成虫发生量。

夏玉米3~4叶期全面普治灰飞虱,隔7天再防治一次,药剂可选用吡虫啉等。

种子包衣

选用60%吡虫啉或70%噻虫嗪悬浮种种衣剂或混合杀菌型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以控制或降低粗缩病发生和危害。

调整播种期

减少玉米和小麦或蔬菜套种模式,避开灰飞虱传毒高峰期。春玉米适期早播、覆膜早播,夏玉米适期晚播。

清除杂草

田间、地头、沟边等处的禾本科杂草是灰飞虱传毒的中间寄主,应及时清除,减少中间寄主,避免灰飞虱在玉米出苗后迁移到玉米上为害。

药剂防治

玉米出苗前后3-4天内或2-3叶时,用4.5%高效氯氟氰菊酯、70%吡虫啉或噻虫嗪可湿性粉剂或啶虫脒与病毒A混合兑水喷施。

发现病株后,立刻拔除并带出田块后掩埋处理,以防再传染。

农业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促苗早发,及时间苗,发现感病植株及早拔除,同时及时浇水,防治干旱加重病毒病的发生。

通过上述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病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建议农户在种植玉米时,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安排播种期,及时清除杂草,并进行适时的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