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管理社会事务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等法律规范,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进行行政活动。依法行政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合法行政: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
合理行政:
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当做到公正、公平、合理,不得做出不合理的决策和行为。
程序正当: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包括公开、告知、听证、送达等步骤,确保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高效便民:
行政机关应当提高行政效率,简化行政程序,方便群众办事,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诚实守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诚实守信,不得做出虚假承诺或违法承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权责统一: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应当明确其职权与职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行政主体合法:
行政主体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并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条件,包括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公务组织,其行为才具有法律效力。
行政权的取得和行使合法:
行政权的取得必须有法律依据,行政权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行政活动必须有法律法规的依据,必须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活动,越权无效。
行使行政权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
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法制观念,依法领导政治、主导国家权力,不可放弃应有的权利和责任。
行政职权的法定化: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能范围、权限大小与关系都要有法律规范的明确授予与规定。
行政编制的法定化:
行政机关的设立、机构规模、人员定额等编制内容都应该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行政程序的法定化:
行政机关与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具有时间上的衔接性的行为步骤、方式与过程的集合。
行政责任的法定化:
通过各种行政法律规范的形式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由于没有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所应该承担的行政与法律责任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综上所述,依法行政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管理模式,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各个方面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