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5-03-10 06:22:10 网络游戏

1. 原文:东周春秋末期,孔子门人《孔子家语》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译文: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所以他的道德修养会日益提高。而子贡则喜欢和不如自己的人相处,所以他的道德修养会逐渐下降。”

2. 原文:立身行事有六个根本,然后才能成为君子。立身有仁义,孝道是根本;举办丧事有礼节,哀痛是根本;交战布阵有行列,勇敢是根本;治理国家有条理,农业是根本;掌管天下有原则,选定继位人是根本;创造财富有时机,肯下力气是根本。根本不巩固,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桑;不能让亲戚高兴,就不要进行人事交往;办事不能有始有终,就不要经营多种产业;道听途说的话,就不要多说;不能让近处安定,就不要去安定远方。因此返回到事物的根本,从近处做起,是君子遵循的途径。

译文:立身行事有六个根本原则,只有这些根本稳固了,一个人才能被称为君子。这六个根本是:仁义作为立身的根基,孝道是立身的开始;在处理丧事时要遵循礼节,表达出哀痛;在战斗中要有秩序和勇敢;治理国家要有条理,以农业为基础;治理天下要有原则和明确的继承人;创造财富要有时机,并且要勤奋努力。如果这些根本不稳固,就无法很好地从事农业生产;如果无法让亲戚感到高兴,就不应参与人际往来;如果做事没有始终,就不应经营多种产业;如果听到的是没有根据的话,就不应多言;如果近处都不安定,就不应去追求远方的安定。因此,回归到这些根本原则,从近处做起,是君子应当遵循的道路。

3.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定人生目标,四十岁时不再迷茫,五十岁时明白天命,六十岁时能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越过界限。”

4. 原文: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早晨领悟了真理,即使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5. 原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寒冷的冬季,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6. 原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怒地去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困窘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坚守穷困,而小人遇到穷困就会胡作非为。”

7. 原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自己没有能力。

8. 原文: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君子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而小人总是责怪别人。

以上是《孔子家语》中的一些原文及其翻译,这些语录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如果您需要更多原文或对其他话题感兴趣,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