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俗语的由来与清代朱耀宗寡母再嫁一事有关。以下是该故事的详细内容:
背景
朱耀宗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天资聪慧,喜欢读书,母亲为了供他读书,省吃俭用,每天干完农活还要挑灯做一些针线活。
朱耀宗在母亲的悉心培养下,15岁中了秀才,18岁中举,两年后进京赶考,一举夺魁,中了头名状元,被招为驸马。
请求与难题
朱耀宗进京赶考前,请求皇上为其多年守寡的母亲树立贞节牌坊。皇上准奏,朱耀宗喜滋滋地日夜兼程回家拜见母亲。
朱耀宗向母亲述说树立贞节牌坊一事,原本欢天喜地的朱母一下子惊呆了,脸上露出不安的神色,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
母亲的意愿
朱母最终决定改嫁给她的恩师张文举。她解下罗裙,告诉朱耀宗:“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净,一天一夜晒干,如果裙子晒干,我便答应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就不用再阻拦了。”
天意与结局
当天晴空万里,朱耀宗认为洗裙子并不难,便点头同意。然而,当夜阴云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终是湿漉漉的。
朱母对儿子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朱耀宗无奈,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如实报告皇上。
-皇上连连称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朱耀宗因此得到了赦免。
俗语的流传
从此,“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俗语便流传开来,用来形容某些事情是无法阻拦的,只能顺其自然。
总结: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俗语出自清代朱耀宗寡母再嫁一事,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天命和情感的复杂态度,以及人们对自然规律和人生选择的无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