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是农业播种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节,各地流传着一些传统的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挂艾草
艾草具有驱赶蚊虫的作用,在芒种时节,人们会将艾草割下并挂在门口,或者晒干后点燃,以此来驱赶蚊虫,保持家庭清洁。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在芒种前后会举办打泥巴仗节。新婚夫妇会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后,身上泥巴最多的人被认为是最受欢迎的。
安苗
安苗是皖南地区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朝初年。在芒种时节,种完水稻后,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家家户户会用新麦面蒸发包,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并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
开犁节
浙江省云和县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那天会举办开犁节,这是农业播种活动的一个重要仪式。
送花神
在古代,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有迎花神的习俗。到了芒种时节,百花开始凋谢,人们会在芒种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并盼望来年再次相会。虽然这个习俗已经不常见,但在一些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仍可窥见一斑。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芒种时节,民间有煮梅的习俗,据说可以预防中暑。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