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拱度是指在 施工或制造过程中,为了抵消梁、拱、桁架等结构因荷载作用产生的位移(即挠度),而预留的与位移方向相反的校正量。这种校正量的设置,是为了保证结构在荷载长期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预拱度的主要作用包括:
抵消施工过程中的变形:
在混凝土浇筑前,通过预拱度处理,可以减小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变形和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通过预拱度处理,可以将巨大的应力从混凝土转移到支撑点周围的土壤,从而降低混凝土结构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开裂可能性,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控制结构拱度的变化:
预拱度是在拱度设计时设定的,有助于控制结构拱度的变化,使得结构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运行。
预拱度的设定因素包括:
施工荷载:
脚手架承受的施工荷载后产生的弹性变形。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
超静定结构因混凝土收缩和徐变而产生的挠度。
杆件接头变形:
杆件接头因挤压和卸落设施的压缩而产生的塑性变形。
基础变形:
脚手架基础受载后的变形。
模板设置:
梁、板、拱门的底模板的设置。
预拱度的设置值通常根据结构自重和可变荷载频遇值计算的长期挠度值之和来确定,并且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变形因素。通过合理的预拱度设置,可以确保结构在竣工后达到理想的线性状态,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