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它还包括相关的辩证逻辑、伦理学、美学、自然辩证法等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辩证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造出自己时代的伟大人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包括:
科学性: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发展规律等进行了客观、准确的揭示和论证。它建立在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人类知识成果的正确总结和概括之上,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反对一切旧的、不合理的观念和制度。它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实现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服务。
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阶级性:公开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
开放性: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它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不断地吸收新的思想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一套哲学理论,更是一种分析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旨在引导人们理解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和意识的。它以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理论为基础,经过列宁、斯大林等人的发展,形成了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