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
春秋时代宋国有位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田。有一天,他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根上,从此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旁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田地荒芜,颗粒无收。
掩耳盗铃
春秋时期,晋国有人想偷一口大钟,由于钟太大太重,无法搬动,他想到把钟敲碎再搬走。但在敲钟时,钟声会传遍四周,他以为自己捂住耳朵就听不到钟声,最终被主人发现。
刻舟求剑
楚国有人过江时不慎丢失了宝剑,他在船舷上刻下记号,希望船停下来后能在记号处找回剑。然而,船已经前行,刻记号无济于事。
以貌取人
孔子有两个弟子,一个专心好学,棋艺高超;另一个虽然也听课,但总是心不在焉。孔子最初以为后者资质低下,但后来发现其品德高尚,声誉显赫。孔子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自相矛盾
楚国有人卖矛和盾,声称自己的矛能刺穿任何盾,而自己的盾又坚不可摧。当被问及如果用他的矛刺他的盾会如何时,他无法回答。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简短精炼,而且富含深刻的道理,适合用来教育或启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