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苗管理程序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进鸡苗前的准备工作
场地消毒:进行3次深度消毒,并进行彻底清扫,包括清理鸡舍、周边环境,除去废料、粪便和灰尘,然后使用消毒剂进行喷雾,特别要注意角落、天花板、排风口等容易忽视的地方。完成消毒后,打开门窗让鸡舍通风干燥,同时暴晒杀菌。
温湿度控制:进鸡苗前一天,将鸡舍温度调整到33-35℃左右,湿度保持在60%-70%。鸡苗进入后需逐步适应温度,因此务必提前准备好温度计、湿度计和加热设备。
饲料与水源准备:选择适合鸡苗的优质饲料,进鸡苗前24小时将饲料和水槽准备好,水源要保持清洁,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以帮助鸡苗缓解应激反应。
设备检查:检查供水系统、通风设备、照明系统、温控设备等,确保其运行正常,特别是在冬季或夏季,要确保温控设备无故障,避免因温度异常影响鸡苗健康。
进鸡苗当天的管理
鸡苗接收:鸡苗到场后应迅速转移至温暖的鸡舍中,避免长时间在外受冷受热。建议在4小时内完成转移,并在放入鸡舍时逐一检查鸡苗的精神状态,剔除弱小、畸形或异常鸡苗。
适应期管理:鸡苗进入鸡舍后,适当调暗光线,有助于鸡苗安静适应新环境,避免因应激导致互相啄咬。提供充足的清水和饲料,且每隔1-2小时检查饲料和水槽,以确保鸡苗能够随时进食和饮水。
应激缓解措施:在水中添加适量电解质和维生素,提高鸡苗的抗应激能力。同时,保持舍内温度恒定,避免过热或过冷。
进鸡苗后的持续管理
饮水:雏鸡运到场后,尽快把雏鸡盒搬到脱温室,均匀地放到脱温笼内,预温半小时后,把强、弱雏分层饲养,首次饮水,在每公斤水中加入葡萄糖50g,维生素C1g,水温调节与室温相同,对部分弱雏要人工逐只喂水,整个脱温期间要经常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
喂料:当雏鸡进入脱温室充分饮水4小时左右,鸡群中有1/3的个体有啄食现象时,即可开食。开食料可加水拌湿,撒在纸上或料盘内,让小鸡采食,2—3天内逐步过渡到料桶喂食,脱温全期,用全价配合料,喂料宜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浪费。
温度:雏鸡第一周龄适宜温度为32—35℃,肉雏鸡取35℃,蛋雏鸡32℃,以后每周下降2—3℃,育雏温度是否合适,不仅要看温度计,更重要的是要看雏鸡的行态,温度合适时,雏鸡精神活泼,食欲良好,水量适中,分布均匀,体息的头腹部俯卧伸直。温度高时,雏鸡张口喘气,远离热源,食欲下降,水量增加,温度低时,雏鸡行动迟缓,密集成堆,向热源靠拢,发出“叽叽叽”叫声。
湿度:一周龄脱温室内湿度应为65—70%,一周后要保持室内通风、干燥,注意鸡粪中散发出的水汽导致湿度过高。
密度:密度与饲养方式、鸡的品种、体型等有关,一般4周龄内,笼养脱温鸡50只/m2 为宜,密度过小浪费资源,效益低,密度过大影响鸡的生长,导致尾鸡多。
光照:雏雉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初雏1~3天保持24小时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时光照,此后,根据雏雉采食情况快转入自然光照。3周前后转入立体笼时,第1个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雏雉尽快适应新环境,多采用3瓦/平方米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饮水后,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通风换气及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好,氨气浓度过大,会直接影响雉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发生。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粪、清扫地面,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