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审刑事诉讼程序是指 在法院正式开庭审理前,对刑事被告人进行的一系列预先审查活动。这一程序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只有那些具有充分事实和法律依据的指控能够被提交到一审法院,并在开庭前驳回那些缺乏根据的指控。预审程序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并防止不公正的起诉。
预审程序在不同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中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主持者:
预审通常由地方预审法官或治安法官主持进行。
目的:
预审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案件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确保只有具备事实和法律依据的指控才能进入庭审程序。
适用范围:
预审程序主要适用于严重的犯罪行为。
程序内容:
预审过程中,预审法官会进行讯问被告、调查取证、搜查和扣押、听取证词等活动,以核查所获证据,进一步查清案件事实和情节。
在广义上,预审不仅包括对检控方起诉的审查,还涉及预审权力主体对侦查活动的参与和调控,这被称为“侦查兼司法审查意义上的预审”。而在狭义上,预审仅指对检控方起诉的审查程序,即“纯粹司法审查意义上的预审”。
在中国,预审程序主要由公安、检察机关的预审人员负责,他们在侦破案件的基础上,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目的是核查所获犯罪证据,进一步查清案件事实、情节和其他犯罪线索。
综上所述,预审刑事诉讼程序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程序,可以有效地保障司法公正和提高审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