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租户程序是指当出租人认为租户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按照法律规定的步骤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一系列过程。以下是起诉租户程序的主要步骤:
提起诉讼
出租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认为租户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受理立案
法院收到起诉状后,会审核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如果符合,法院将立案并通知出租人。
调解阶段
如果双方同意调解并达成协议,案件可以提前结束。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庭审阶段
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法院将组织庭审,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证据,并进行判决。
判决阶段
法院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宣布胜败,并发出裁决书。
强制执行阶段
如果判决书生效后,租户不履行判决,出租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具体到房屋租赁纠纷的起诉程序,还包括以下步骤:
原告(出租人)拟写起诉状并收集相关证据。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符合受理条件的法院应当立案受理。
立案受理后,法院会向被告(租户)送达起诉状,通知被告答辩,并进行证据调查收集。
当事人需要准备好起诉状、双方当事人身份信息、相关证据材料等,到约定的管辖法院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立案。
立案后,法院会给被告送达起诉状,给原告送达举证通知。
立案庭负责立案的法官接到当事人递交的诉状后,进行认真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当即将有关信息输入微机,待庭长审批后,立即向原告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及交纳诉讼费用通知。
经审查决定立案的,当即进行排期,并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
建议出租人在进行起诉前,详细准备好所有相关证据和材料,并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诉讼过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