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法律程序的弊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从立案到最终判决,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这对于当事人来说是一场漫长的等待,期间可能面临生活压力和经济困境。
程序复杂
法律程序较为复杂,需要当事人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诉讼技巧。对于大多数非法律专业的当事人来说,理解和应对诉讼过程中的各种法律程序和规则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可能导致自己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经济成本高
诉讼需要支付律师费用、诉讼费等各项费用,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当事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财力雄厚的当事人可能通过聘请优秀的律师玩弄程序规则于股掌之间,导致经济上的恃强凌弱。
人为割裂社会关系
诉讼程序需要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切割”出其中的一段,将其作为“诉讼标的”,进行“切片式”研析、判断和治理。这种切割是必要的,但也是机械的,具有明显人为的痕迹,类似于“人造的风景”,将“主观臆造”强加于生活现实。
结果不确定性
尽管法律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具体的案件中,法官的裁量权仍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这使得当事人难以准确预估诉讼的最终结果。
程序繁琐
从立案到审判再到执行,各个环节都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程序,这往往导致诉讼周期较长,可能会让当事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等待结果,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综上所述,走法律程序虽然能够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也存在诸多弊端,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以提高其效率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