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化炉的升级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预热阶段
在进行玻璃钢化炉升温之前,先需要进行预热。预热的目的是使炉子和玻璃达到相对稳定的温度,减少温度梯度和热应力。预热温度通常为150-200摄氏度,可以根据具体玻璃和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加热阶段
在预热完成后,开始进行加热阶段。加热过程应按照合适的升温速度进行,以避免因过快的升温导致热应力和变形。通常,升温速度在50-150摄氏度/小时之间是合适的,具体速度应根据玻璃的厚度和材料来确定。
保温阶段
一旦达到钢化温度,需要保持一定的保温时间,以确保玻璃均匀地达到所需的温度。保温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玻璃的厚度和材料,一般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
急冷阶段
在保温结束后,需要迅速将玻璃冷却到室温。这可以通过风冷或喷水冷却等方法实现。冷却速度是影响钢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应根据玻璃的厚度和要求来选择适当的冷却速度。
温度控制
钢化炉初次升温时,按每小时30~50℃的速度进行加热升温,根据炉体残留水分含量的多少,在200℃、300~350℃、400~450℃、550℃温度区间对钢化炉保温2~4个小时,在这些温度区间内钢化炉要累计保温8~12小时,这样可确保炉体结构不会因升温过快而导致变形。
炉体调整
在钢化炉炉温低于400℃时,可提升炉体30~100mm,并保持炉体的散热阀和钢化炉前、后炉门呈打开状态,以利于钢化炉炉体内水气的排出。
设备运转
对流炉在升温时必须保证钢化炉冷却水泵运转和钢化炉高温风机运转。
生产准备
钢化炉炉温升至工作温度后至少要保温1小时后方可进行生产。
这些步骤确保了钢化炉在升级过程中能够安全、有效地达到所需的工作温度,并保证玻璃的均匀性和质量。建议在进行升级时,严格按照这些步骤操作,并在必要时咨询专业的技术人员或设备供应商以获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