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审计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风险评估程序:
这是审计过程的最初阶段,旨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可能的重大错报风险。
控制测试:
在风险评估程序之后,如果认为有必要或决定进行测试,审计师会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以评估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实质性程序:
这一程序涉及对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详细测试,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公允性的直接证据。
此外,审计程序还可以细分为以下具体步骤:
检查: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记录和文件进行审查,或对资产进行实物审查。
观察:
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
询问:
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
审计抽样:
在采用抽样方法实施审计时,确定审计对象总体、样本量、选择样本项目等基本程序。
审计计划:
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包括确定审计目标、内容重点、保证措施等,并在实施审计前进行审前调查,编制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
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取得证明材料,并编写审计日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终结:
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提出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
这些程序共同构成了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完整框架,以便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合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