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的开采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采集
果实与种子类药材:多在果实接近成熟时或成熟时采收,有的在果实成熟后经霜变色时采摘,也有的专采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类药材必须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
动物类药材:因其种类不同,药用部位不同而异,一般多在春、夏、秋三季捕捉,有的以卵鞘入药的则在特定时间收集,有翅昆虫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鹿茸在特定季节锯取,牛黄、马宝结石类药材在屠宰时收取,两栖动物如蛤土瞑在秋末冬眠时捕捉。
根及根茎类药材:多宜在其休眠期采收,即秋季及冬季,但也有例外,如明党参春天采收,太子参夏天采收,延胡索在立夏后地上植株部分枯萎前采挖。
叶类及全草类药材:没有明确的采收时间,但一般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期采收。
清洗
清洗是去除药材表面的污垢、泥沙和其他杂质的过程,避免用水浸泡,以免影响药材质量。对于需要特殊处理的中药材,如根茎类药材,还需进行刮皮、去须等处理。
干燥
干燥是防止药材发霉、腐烂的重要环节,方法包括晾干、阴干、晒干等。不同药材需要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以保证其质量。干燥时要避免高温、高湿和阳光直射。
分类
根据药材的品种、大小、形状、颜色等因素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加工和包装。分类时要遵循“分类明确、标准统一”的原则。
加工
加工是对药材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如切片、切段、打粉等。加工时要保证药材的完整性和新鲜度,避免过度采摘或损坏。
其他处理
对于某些药材,如黄连、赤芍等,还需要进行整形、去皮、干燥等特定处理步骤,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总结来说,中药材的开采程序包括采集、清洗、干燥、分类、加工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根据药材的特性和药用部位进行适当处理,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