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管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管理
育雏阶段:第一周温度应控制在34-35℃以内,从第二周起每周下降2℃,直到第六周脱温停止。
脱温后:根据季节和外界环境温度调整鸡舍温度,尽量保持室内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对一致,减少交鸡途中的应激。
光照管理
育雏第一周要求24小时光照,之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到夜间不开灯。
光照和保温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如温度不足时,可在箱内加开水加热。
密度管理
不同日龄阶段的鸡群密度不同,需合理控制,避免应激和疾病传播。
饮水管理
雏鸡出壳24小时后即可饮水,头20天饮用冷开水,之后可饮用井水或自来水。
保证饮水器中始终有水,及时添加,确保每只鸡都能饮到水。
饲料管理
雏鸡饮水23小时后即可开食,第一次加料要少,要少喂勤添。
根据鸡群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适宜的饲料,避免换料应激。
卫生防疫
定期对鸡舍进行清扫、维修、冲洗和消毒,确保鸡舍卫生。
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观察与记录
定期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食欲、粪便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做好饲养记录,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饲料消耗等,以便于总结经验,改进管理。
通风换气
保持鸡舍内空气流通,避免温度忽高忽低,湿度太干或太湿。
设备检修
定期检查鸡舍内的设备,如门窗、墙壁、灯具、风机、水线、温控、水帘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通过以上管理程序,可以确保鸡群健康、高效地生长,减少疾病发生,提高饲养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