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程序权利保障是指在 诉讼过程中,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制度,确保当事人能够充分行使和维护自己的诉讼权利。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参与命题:
通过在程序上设定必要的规范,保障当事人参与审理,并给予其充分提出攻击防御方法的机会。具体表现为保障当事人享有陈述意见、公开审理、在场见证、辩论、审级救济等基本程序权利。
限制法官权力:
维护当事人在程序中的主体地位,防止法官在程序上对当事人进行突袭裁判。
当事人主义:
在民事诉讼模式由强职权主义模式转为当事人主义模式后,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这包括保障当事人有权选择律师、提供证据、进行辩论等。
行政程序法保障:
行政程序法规定了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诉讼程序的基本要求、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权利以及可以获得的救济方式,从而确保当事人能够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法律援助: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当事人,行政程序法还规定了提供法律援助,确保弱势群体也能够行使诉讼权利。
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保障:
刑事诉讼过程不仅要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需要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这包括对法院的职权、诉讼程序及其刑事证明标准的控制约束和要求,以及保障受到惩罚的每个公民都确实是应受惩罚的。
便民利民原则:
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处理惩罚与保护的相互关系,使无辜的人不受行政处罚,使违法行为人受到公正处理,使遭受违法处罚的人得到及时补救。通过保障当事人行使程序权利使行政处罚得到正确使用。
综上所述,诉讼程序权利保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等多个领域,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制度,确保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能够充分行使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