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令发出要经过什么程序

时间:2025-01-26 05:38:13 手机游戏

诏令的发出程序在不同朝代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遵循以下步骤:

起草

诏令通常由皇帝或其亲信大臣提出议案,经过内阁讨论后形成初稿。在唐代,诏书一般由中书省(多为中书舍人)起草。

审核

起草完成后,诏书需要经过中书省(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的审查和修改,确保内容准确无误。审查通过后,诏书会加盖皇帝的玉玺,表示正式生效。

在唐代,诏书还需经过门下省(相当于现代的参议院)的复核。门下省主管侍中及副长官侍郎予以复核,如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则应将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即将诏书涂改后送还中书省重拟。

签署

皇帝在诏书上画“敕”字,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继而送至门下省,由门下省主管侍中及副长官侍郎予以复核(即对此项命令再审查)。每一道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才能发生效力,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则中书命令(皇帝诏书)便不得下发。

发布

诏书通过驿站系统分发给全国各地的官员和百姓,以确保诏令的广泛传播和执行。

执行

诏书到达各省后,由督抚、布政司镌刻颁发,由省至府、州、县及武职机构,诏书到达,宣布军民。

颁诏仪式

在天安门颁诏,先将诏书安设于太和殿内黄案上,然后皇帝御太和殿,王公百官行礼,大学士奉诏至太和殿檐下授礼部堂官。礼部堂官跪受,交给礼部司官奉云盘跪接,然后在銮仪卫的黄盖下举至太和门,百官随出。诏书至午门外,放在龙亭内,由銮仪卫校尉抬行,奏乐,御仗前引至天安门。天安门城楼上奉诏官跪接诏书登台,设于案,宣诏官宣诏,文武百官在金水桥南跪听。宣诏毕,奉诏官将诏书置朵云内,用彩绳系于金凤衔下,礼部官在城楼下接受,仍设于龙亭内,官兵护送至礼部,礼部尚书、侍郎率属官行三跪九叩礼接受诏书,然后刊刻,颁行各省。

综上所述,诏令的发出程序包括起草、审核、签署、发布、执行和颁诏仪式等多个环节,确保了诏令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同朝代的具体流程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框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