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采购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项目准备阶段
制定采购计划:根据学校的需求,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确定所需采购物品和数量。
制定采购预算:根据采购计划,制定采购预算,包括采购费用、税费等。
制定采购标准:确定采购物品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以及供应商的资格要求。
供应商选择阶段
发布采购公告:根据采购计划,发布采购公告,邀请供应商参与投标。
供应商资格审查:对投标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包括对其资质、信誉等进行评估。
技术评审:评估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解决方案是否符合需求。
经济评审:评估供应商的价格和商务条件是否合理。
签订合同:与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采购执行阶段
订单确认:确认采购物品的型号、数量、价格等相关信息,并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
质量监控:监控采购物品的质量,确保符合采购标准和要求。
供货验收:对供应商提供的物品进行验收,确保符合采购合同的要求。
付款结算:根据采购合同约定,按时支付供应商款项。
采购评估阶段
项目评估:对采购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物品质量、供货时间、供应商服务等方面。
此外,学校采购还需遵循以下原则和管理要求:
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根据采购项目的性质、金额大小、采购的紧急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
严格执行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等基本程序:采购项目必须经过区教育局相关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等程序。
采购领导小组:成立学校采购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财务后勤的副校长、纪检副校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成员由总务处、财务室、教导处、专职采购员和两名教师代表组成。
采购档案管理:学校建立采购档案管理制度,对采购的相关文件、合同、发票等进行归档和管理。
这些步骤和原则确保了学校采购过程的规范、透明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