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校禁令:手机禁入课堂的利与弊
1.家长与学校的协同合作
为了确保手机不进入课堂,教育部要求家长不给孩子配备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并配合学校,不让孩子携带手机及电话手表等进入校园。这种做法有助于减少学生在校期间分心的可能性,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平时,家长应多加强和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沟通,确保孩子在校期间有事可以主动与老师联系。这样的沟通有助于及时解决学生在校期间遇到的问题,确保教育环境的稳定。
3.手机使用的规范管理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关闭手机或调至静音模式,并将手机放置在无法看见的地方。擅自使用手机的学生将“遭受惩戒”,情节严重者甚至会被没收手机或受到纪律处分。这一规定旨在减少手机对课堂秩序的影响。
4.国际上的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估,全球已有四分之一的国家通过规范性文件明令禁止在学校使用智能手机。例如,日本在16年前就开始呼吁禁止手机进入课堂,法国自2025年1月起,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入学校时,必须将智能手机存放在专用的储物柜中。
5.家长的角色
家长要避免在陪孩子玩耍或家庭晚餐时过度使用手机,不要把手机作为哄孩子或奖赏孩子的工具。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家长首先要在孩子面前不过度使用手机,并在重要场合尽量不使用手机。家长还应努力丰富家庭生活,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锻炼、一起旅行。
6.法律法规的支持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人不得将手机带进学校。这一法律条文为学校实施手机禁入课堂提供了法律依据。
7.教育部的重视
教育部对手机禁入课堂的重视体现在其部署开展的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中。此举旨在提高学生对视力保护的认识,减少手机对青少年视力的影响。
8.手机禁入课堂的成效
手机禁入课堂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学生沉迷网络,提高学习效率。从长远来看,这一举措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育部要求确保手机禁入课堂,是一项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护学生视力的有益举措。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都应共同努力,确保这一规定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