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简介

时间:2025-03-11 05:38:31 手机游戏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原名刘寿彭,改名刘复,字伴侬、瓣秾、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

刘半农早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

1. 在语言学和语音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成为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2. 在新诗创作上的尝试和探索,1926年出版了诗集《扬鞭集》和《瓦釜集》。

3. 在教育方面,1925年秋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4. 在社会活动方面,他爱国正直,不畏邪恶,揭露军阀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罪恶,并在“九·一八”事变后坚决主张抗日。

刘半农于1934年7月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44岁。他的一生著作甚丰,创作了《扬鞭集》、《瓦釜集》、《半农杂文》,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学术著作有《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鲁迅曾在《青年界》上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