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小常识

时间:2025-03-11 05:13:36 手机游戏

游泳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活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以下是一些游泳时需要注意的小常识:

必须在家长或监护人的带领下去游泳 。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同伴不是家长(成年人),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

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患有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的人都不适宜游泳。传染病患者还可能把病传染给别人。

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况下,这样做容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被污染的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也不宜游泳。

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况下,也不宜游泳

忌饭前饭后游泳。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亦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

忌剧烈运动后游泳。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使心脏加重负担,体温急剧下降,抵抗力减弱,引起感冒、咽喉炎等。

忌酒后游泳。酒后游泳体内储备的葡萄糖大量消耗会出现低血糖,酒精还能抑制肝脏正常生理功能,妨碍体内葡萄糖转化及储备,从而发生意外。

慎重选择游泳场所。到江河湖海去游泳必须先了解水情,水中有暗流、漩涡、淤泥、乱石和水草较多的水域不宜作为游泳场所。来往船只较多、受到污染和血吸虫等病流行地区的水域也不宜游泳。

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水温通常总比体温低,因此,下水前必须做准备活动,如跑步、做操,活动开身体,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现象。

忌游时过久。皮肤对寒冷刺激一般有三个反应期,停留过久,体温热散大于热发,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和寒颤现象,应及时出水。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2小时。

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严重沙眼等以及各种传染病的人不宜游泳。

忌月经期游泳。女性在月经期一般也不应游泳。

其他注意事项

游泳衣裤必须合身,以穿在身上感到舒适为宜。中老年人应选择纯毛或棉毛制品,以深色为宜。年轻人可选择海滩式的尼龙游泳衣裤,颜色以鲜艳的为好。

游泳时应戴游泳帽,特别是女性,可以防止头发散乱。有时水质不好还可以防止头发变黄。游泳帽应选带有松紧的尼龙制品或橡胶制品,不能太大,否则容易脱落。

如果水质不干净,游泳时细菌很容易进入眼内,以致产生红眼病等。为了预防眼病,需要戴游泳眼镜进行游泳。对于初学游泳的人来说,戴游泳眼镜还可以纠正在水中睁不开眼睛的毛病,减少对水的恐惧感。

在游泳时水流入耳朵是难以避免的。耳朵进水后很不舒服,有时会引起疼痛以致影响听力。为了防止水进入耳朵,应备有耳塞。

初学游泳者,最好自备一些浮体物品,例如:救生圈(衣)、泡沫塑料、浮标、打水板、浮袖等。但自备这些物品时,要时时检查救生衣、救生圈有无漏气,以防发生事故。

游泳结束后,最好能及时淋浴或擦干身体,并注意穿衣保暖。在冬泳时,更是不可缺少。

通过遵循以上小常识,可以有效地保障游泳的安全性,使游泳成为一种愉快而健康的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