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是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安徽全椒的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祖籍安徽滁州全椒县。吴敬梓幼年聪明,善于记诵,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早年生活豪纵,后因家业衰落,历经世态炎凉,晚年研究经学,穷困潦倒以终。
吴敬梓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该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通过假托明代的故事,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儒林外史》以讽刺手法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封建文人的丑恶灵魂,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鲁迅对《儒林外史》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
吴敬梓在36岁后绝意于科举,拒绝朝廷的征辟,不再追求传统士人的出仕为官之路,而是选择隐居南京,将自己的才华和情感倾注于文学创作之中。他的其他作品包括《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吴敬梓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他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创作出了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之作《儒林外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