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斜定式是围棋中的一种复杂定式,以下是关于大斜定式的详细解释:
基本形态
小目小飞挂、二间低夹、大斜:黑棋以小目开局,白棋小飞挂,黑棋再二间低夹。白棋接下来可以选择大飞压,俗称大斜。黑棋若在方块位靠压是近乎必然的选择,而白棋若在三角位冲,黑棋挡后白棋再断,会回到白棋飞压、黑棋冲断的情况,白棋更有利。
黑目外,白小目挂角时,黑3大飞罩:这被称为“大斜”,在小目三间低夹、三间高夹、四间夹的场合,挂角一方也可以采取大飞罩的手段来应对,这也称为大斜。
变化与应对
黑棋在三角位飞:白棋圆圈位冲,黑棋挡后,白棋再断,还原成白棋飞压、黑棋冲断的情况,白棋更好。
黑棋在圆圈位顶:白棋三角位扳住,之后黑棋最好也只能在叉号位扳后爬。如果黑棋用强,扭断或在方块位挖,后续白棋更好。
白棋的应对手段:白棋可以考虑在A位跨断,B位并,C位尖,D位托等,其中跨断以后的变化有可能走向战斗型。
历史与地位
创始人:一些围棋学家判断,大斜定式由本因坊丈和所创,并在1835年的吐血名局中首次出现。
难度:大斜定式被誉为世界难解定式之一,其变化复杂,有“大斜千变”之称。
AlphaGo的观点
AlphaGo:在AlphaGo眼中,并没有大斜定式,因为白棋的大飞被认为并不好。
实战中的应用
实战案例:在实际的围棋对局中,大斜定式经常出现,其变化和应对策略对棋局的结果有重要影响。例如,在1835年的吐血名局中,赤星因彻(黑)对阵本因坊丈和(白),丈和就使用了大斜定式。
总结:
大斜定式是围棋中极为复杂且重要的一种定式,其变化多端,难以掌握。在实战中,正确运用大斜定式可以取得战略上的优势。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大斜定式的基本形态和变化,以及如何应对,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