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的形成 与光有密切关系。叶绿素是绿色植物叶绿体中含量较多的色素,是高等植物和其他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含有的一类色素。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光不仅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且对叶绿素的合成有重要影响。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光反应中,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换为化学能,生成ATP和NADPH。这些化学能再在暗反应中用于固定CO2,最终合成有机物。叶绿素合成的条件
光照:
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原叶绿素必须在光下才能合成叶绿素。缺乏光照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子发黄。
温度:温度通过影响叶绿素合成酶的活性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一般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为2~4℃,最适温度为26-30℃,最高温度约40℃。
矿质营养:矿质元素如N和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其他元素如Fe、Mn、Cu、Zn等也在叶绿素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水分和氧气:缺乏水和氧气不仅抑制叶绿素的形成,还会促进原有叶绿素的分解。
实验验证
马铃薯实验:将马铃薯苗长时间置于暗室会培育出白化苗,重新移回太阳下,植株会重新变为绿色,说明叶绿素的合成与光照有很强的关系。
遮光实验:将大蒜分成两份,一份遮光,一份曝光,过一段时间后,遮光的为黄白色,未遮光的为绿色,进一步验证了光照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直接关系,是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缺乏光照会严重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导致植物叶子的黄化现象。因此,适当的光照是植物健康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