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成语,出自东晋时期王导和周顗的故事。以下是该典故的简要概述:
背景:王导是东晋的开国元勋之一,周顗是当时的名士和大臣,两人关系密切。
事件:王导的堂兄王敦起兵谋反,王导家族因此受到牵连。王导希望周顗能在皇帝面前替他求情,以保家族安全。
误会:周顗在皇帝面前确实为王导辩护,但王导并不知情,误以为周顗没有帮助他,反而对他怀恨在心。
悲剧:王敦得势后,询问王导关于周顗和戴渊的职位安排,王导未作回答。王敦认为他们无用,决定杀害他们。王导虽未直接下令,但未阻止,间接导致了周顗的死亡。
悔恨:王导后来发现周顗曾极力为他辩护的奏章,深感悔恨,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表达了对周顗之死的内疚和自责。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因自己的不作为或误解,间接导致他人受害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