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正火:
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
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固溶热处理:
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时效:
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
回火:
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渗碳:
向钢的表面层渗入碳原子的过程,目的是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
渗氮:
向钢的表面层渗入氮原子的过程,目的是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
碳氮共渗:
同时向钢的表层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又称作氰化,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调质:
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
球化退火:
通过特定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使工件内部组织达到均匀的球状,以提高其机械性能。
贝氏体等温淬火:
将工件加热到贝氏体转变温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后,迅速冷却至室温,获得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盐浴淬火:
将工件放入盐浴中加热和冷却,以达到均匀淬火的效果。
表面淬火:
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包括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等。
化学气相沉积:
通过化学反应在工件表面沉积一层或多层薄膜,以改善其表面性能。
真空热处理:
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可以防止工件氧化和脱碳,提高工件性能。
形变热处理:
将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
这些热处理工艺通过不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方式,可以显著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从而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