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和权益法是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它们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适用范围
成本法:适用于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或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如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
核算原则
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通常保持不变,除非发生追加投资或减少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
权益法: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进行调整。在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时,按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或亏损,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账务处理
取得投资时:
成本法: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
权益法: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贷:银行存款。
被投资单位权益变动时:
成本法:一般不做调整。
权益法:按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时:
成本法:不确认。
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亏损时作相反分录处理)。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时:
成本法:作为当期投资收益处理。
权益法:按持股比例计算享有部分,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其他要点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受被投资单位盈亏和其他权益变动的影响,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时才确认投资收益。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受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并随着这些变动而调整。
以上概述了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主要区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信息是基于历史数据,具体会计政策可能因地区和具体准则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最新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