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的规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建设、日常操作管理和环境保护等。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地点选择
垃圾中转站应远离居民区,靠近主干道,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场地应平整、无积水,地基坚实,便于设施建设和垃圾运输。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符合美观、实用和环保的原则,采用耐用、易清洁的材料。
设计合理的通风、照明和防火设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环境卫生。
设施设备
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包括垃圾收集装置、垃圾分类设备和垃圾压缩装置等。
设备应具备高效能、低能耗和低噪音的特点,以提高垃圾中转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清洁卫生
制定清洁管理制度,定期对垃圾中转站进行清扫、消毒和除臭处理。
配备必要的清洁工具和设备,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整洁。
环境保护
配备有效的废气治理设备,如通风设备和气味治理设备,减少废气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
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气体处理设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运营管理
垃圾中转站应配备2-3名管理人员,具体人员配置根据实际垃圾量进行调整。
建立垃圾进出台帐、日常安全检查记录、进出车辆及垃圾的台账登记等工作记录。
操作间严禁外人进入,保持垃圾中转站内部整洁。
安全管理制度
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和应急处理训练,设置醒目警示标志。
发生事故时,管理人员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
消毒工作规定
根据气候变化和蚊蝇密度,适当调整消毒和消杀次数。
室内通风应良好,无恶臭,必要时采取除臭措施。
病媒防制
蝇密度低,不能有大量成蝇活动,室内外无蝇类孳生地。
垃圾清运及时,室外可以设置诱蝇笼或诱蝇袋。
其他要求
垃圾应当日转运,有贮存措施的,加盖封闭。
转运站内垃圾不应露天或在卸料平台堆放,装卸垃圾采用降尘措施。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垃圾中转站的高效、安全和环保运行,为城市的环境保护和居民的健康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