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销营业执照是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的行政处罚措施。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虚假注册:
通过提供虚假文件或虚假注册资本证明等手段骗取营业执照的行为。
无故不开业或停业:
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
未按期参加企业工商年检且拒不接受罚款处罚:
企业未按照规定参加工商年检,并且在接到罚款通知后拒不缴纳罚款。
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或未经核准登记注册擅自开业:
企业在登记过程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或者未经核准擅自开业。
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或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
企业擅自更改主要登记事项或超出核准的经营范围进行经营活动。
不按照规定办理注销登记:
企业破产或解散清算结束后,未按照规定办理注销登记。
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或出卖营业执照及其副本:
企业或个人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或出卖营业执照及其副本。
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
企业或个人抽逃资金、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
从事非法经营活动:
企业从事未经许可或法律禁止的经营活动。
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后果包括:
企业必须终止所有经营和相关活动,否则将被视为非法经营。
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均视为非法,不能进行任何要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
吊销营业执照并不立即消灭企业的法人资格,企业仍需依法进行清算,直到清算程序结束并完成工商注销登记后,企业法人才正式消亡。
企业法定代表人和股东可能会被工商局列入黑名单,限制其3年内使用自己的名字重新注册公司,并且个人信用记录将保持不良记录7年,同时可能面临罚款。
建议在面临吊销营业执照的风险时,企业或个人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机构,了解具体的法律后果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依法进行清算和注销登记,以避免进一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