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
以实物数量和进价金额两种计量单位,反映商品进、销、存情况。
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统一按进价记账,总分类账反映库存商品进价总值,明细分类账反映各种商品的实物数量和进价金额。
明细账按商品的编号、品名、规格、等级分户,按商品收、付、存分栏记载数量和金额,数量要求永续盘存。
适用于规模较大、经营金额较大、批量较大而交易笔数不多的大中型批发企业。
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
以实物数量和售价金额两种计量单位,反映商品进、销、存情况。
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都按商品的销售价格记账。
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多、交易笔数较多的企业。
售价金额核算法
在实物负责基础上,以售价记账,控制库存商品进、销、存情况。
适用于商品品种较多、需要按售价进行控制的企业。
进价金额核算法
以进价金额控制库存商品进、销、存。
适用于经营商品品种较少、需要按进价进行控制的企业。
单品种成本法
将每一项的成本以具体某一商品的单价计算出来,然后根据销售量来计算出出售商品的成本。
适用于对某一种商品有限销售的企业。
种类成本法
将流通企业销售的商品分为几大类,根据每一类商品的性能和使用效果,总结出单价,以此计算出出售每一种类商品的成本。
适用于商品种类较多、需要按大类进行成本控制的企业。
混合成本法
将单品种成本法和种类成本法结合起来运用,将商品的性能和使用效果作为计算成本的依据。
适用于商品种类较多、需要综合控制成本的企业。
成本计价法
在确定流通企业对象后,将价值的变化和利润分别收入成本核算和收入成本核算中,以便及时识别出企业实际所遭受的损失。
适用于需要全面分析和控制成本的企业。
先进先出法(FIFO)和后进先出法(LIFO)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购入的商品先发出,适用于存货价值较高的企业。
后进先出法假设后购入的商品先发出,适用于存货价值较低的企业。
这两种方法主要用于库存商品的核算。
个别计价法
对每一单位的存货都单独确定其成本。
适用于存货项目具有显著差异的企业。
加权平均法
将本期购入存货的成本与期初的存货成本加权平均,以得出每单位存货的平均成本。
适用于存货成本波动较大的企业。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及经营管理的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