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倍仲麻吕(698年—770年),日本奈良人,是著名的遣唐留学生。他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汉文学。717年,他随第九次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学习长达53年,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包括左春坊司经局校书、秘书监、卫尉卿和安南节度使等。阿倍仲麻吕不仅入唐王朝做官,还被任命为唐朝使臣,这样的经历在整个中日交流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在唐朝,阿倍仲麻吕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他不仅学习先进知识,还致力于将中国文化带回日本。他曾任唐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的汉名是晁衡,字巨卿,因慕中国之风而不肯离去,故改名。
阿倍仲麻吕在唐五十四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官至客卿,荣达公爵。他在中国的生活和政治生涯中,不仅为增进中日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还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1978年,西安市和奈良县协议在两市各建一座纪念碑供后人瞻仰和缅怀阿倍仲麻吕,以纪念他在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方面所建立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