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以忠诚、正直和廉洁著称。于谦年少时便以文天祥为榜样,刻苦读书,志向高远。永乐十九年(1421年)他成为了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
在官场上,于谦历任御史、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尚书等职,并曾率兵抗击蒙军进犯。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被瓦剌俘去,于谦拥立明景帝,并亲自率兵保卫北京城,成功击退瓦剌的侵扰,捍卫了北京,其功绩被后人广为传颂。然而,在英宗复辟后,于谦却被以“谋逆罪”诬杀。
于谦的诗歌作品以忧国爱民和表达坚贞节操的内容为主,其中《石灰吟》更是脍炙人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首诗通过描绘石灰的煅烧过程,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相传这首诗是于谦在十二岁时,观看石灰窑煅烧石灰时所作,不仅是对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