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应力退火是一种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通过将工件加热至较低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以消除或减少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这种工艺可以应用于多种材料加工过程之后,如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等,以防止工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开裂或尺寸变化。
去应力退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的内部局部塑性变形或局部的松弛过程,使残余应力得以松弛。通常,去应力退火的温度范围较宽,具体温度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加工方法以及内应力的大小和分布。
去应力退火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包括:
温度范围:
通常在Ac1(珠光体起始温度)以下的适当温度进行,非合金钢一般在500~600℃之间。
保温时间:
保温时间根据工件的厚度、直径和材料强度等因素确定。
冷却方式:
可以是炉冷或空冷,具体取决于工件的特性和所需的冷却效果。
应用目的:
主要用于消除冷作硬化效果,稳定工件尺寸及形状,减少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形变和裂纹倾向。
去应力退火工艺的实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工件要求来调整加热温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去应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