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孔道灌浆的主要原因和具体要求如下:
防止预应力筋锈蚀: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孔道灌浆能够有效防止预应力筋与空气和水接触,从而避免锈蚀,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增强结构整体性和耐久性:
通过灌浆,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能够形成更为紧密的粘结,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传递预应力:
灌浆材料能够填充孔道,使预应力筋所受的预应力能够有效地传递到混凝土结构中,确保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性能。
孔道灌浆材料的要求
水泥:
通常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规定。水泥砂浆的水灰比一般不大于0.4,搅拌后泌水率不宜大于1%,自由膨胀率不应大于10%。
水灰比:
水泥浆的水灰比可降为0.35~0.38,以提高灌浆材料的流动性和可灌性。
外加剂:
水泥浆中宜掺入高性能外加剂,如高效减水剂、膨胀剂等,以提高灌浆材料的流动性和密实性。严禁掺入含氯盐或对预应力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
流动性和可灌性:
水泥浆的流动度通过流淌法或流锥法测定,其直径不应小于150mm或时间为12~18s。灌浆材料应采用机械搅拌,确保搅拌均匀,防止泌水沉淀。
灌浆工艺:
灌浆顺序应先下后上,以避免上层孔道堵塞。灌浆时应保持压力稳定,控制在0.5~0.7MPa,并稳压一定时间(一般不小于2小时),以确保孔道灌浆的压实性。
二次灌浆:
对于不掺外加剂的水泥浆,可采用二次灌浆法,以提高孔道灌浆的密实性。
材料性能:
灌浆材料应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低收缩性、高黏结性和高强度,以确保在预应力荷载下不易断裂或剥离。
结论
孔道灌浆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保护预应力筋,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在进行孔道灌浆时,必须选择符合要求的灌浆材料,并按照规定的工艺进行操作,以确保灌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