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事故发生后,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来保护个人和公众的安全:
隐蔽
寻找最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如地下室或高层建筑,并关闭门窗和通风设备。
在污染空气过去后,应迅速打开门窗和通风装置通气。
远离辐射源
尽量远离辐射源,如核电站、放射性废物储存设施等。
如果必须接近辐射源,应佩戴防护设备。
注意饮食安全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避免食用受到污染的食物。
学习应急知识
了解如何正确撤离、避免受到辐射等应急知识。
服用稳定性碘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服用碘化钾(KI)或碘酸钾(KIO3)以减少放射性碘同位素进入甲状腺。
撤离
在政府部门的统一指导下有序撤离,携带必需品,不盲动、不盲从、不信谣、不传谣。
避迁
如果照射剂量水平没有高到需及时撤离,但长时间照射的累积剂量较大,可能需要控制地将人群从受污染地区避迁。
食品饮水控制
事故发生后,尽早将受污染的食品和动物撤离,并喂以未污染的饲料。
穿戴个人防护器材
在放射性核素污染的情况下,可用简易法进行呼吸道防护,例如用手帕、毛巾等织物捂住口鼻。
体表防护可用日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雨衣、手套和靴子等。
利用工事和地形地物
在开阔地面上,背向爆心卧倒,利用地形地物如沟渠、土丘、弹坑等进行防护。
洗消
受染人员及其随身携带物品在撤离沾染区后,要尽快进行洗消,以消除沾染。
服用抗辐射药物
进入沾染区执行任务的人员,可服用抗辐射药,以减少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存留量。
不轻信、不恐慌、不盲目
以政府发布的信息为准,学习核电科普知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不惊慌失措,服从职能部门的统一指挥。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核事故带来的伤害,保护个人和公众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