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教授认为,决定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竞争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
生产要素:
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这些因素对产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率有直接影响。
需求条件:
指的是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状况,包括需求规模、需求结构、消费者偏好等,需求条件决定了产业的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
相关支撑产业:
指与目标产业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会直接影响目标产业的竞争力。
企业战略、产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涉及企业的经营策略、产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产业内部的竞争程度,这些因素决定了产业内企业的竞争态势和整体表现。
此外,波特教授还提出了五力模型,用于分析行业内的竞争结构及其强度,这五种力量包括: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
指产业内已有的企业之间的竞争。
潜在进入者:
指可能进入产业的新企业,它们会带来新的产能和市场占有率。
替代品生产厂家:
指提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它们的存在会对目标产业构成威胁。
顾客及供应商:
指购买者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他们的谈判地位会影响产业的利润水平。
相关法律法规与政府机构:
指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法律、政策和政府行为。
综合来看,波特教授的理论框架认为,产业竞争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企业战略与产业结构、同业竞争以及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政府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