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的内涵

时间:2025-03-09 17:31:58 手机游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内涵,意味着经济要保持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民主制度更加完善,范围更加宽广,增加人民群众发声的渠道,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感染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扩大就业,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和谐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注重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全面发展的社会结构:

在空间结构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体现,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覆盖的领域全面: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全面进步,确保没有短板。

覆盖的人口全面:

惠及全体人民,确保没有任何一个人被排除在小康之外。

覆盖的区域全面:

实现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

综上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不仅关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强调民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均衡发展,确保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惠及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