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简介

时间:2025-03-09 08:38:46 手机游戏

杜甫草堂,位于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它不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杜甫草堂始建于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他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其中包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草堂的布局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展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轴线上的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等建筑,如同一条时间的轴线,串联起杜甫在成都的点点滴滴。两旁的回廊与附属建筑,则如同历史的注脚,为这段传奇增添了更多的细节与色彩。

杜甫草堂在唐末诗人韦庄寻得遗址后重结茅屋得以保存,并历经宋、元、明、清历代的修葺扩建,其中最大规模的两次重修分别是在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这两个时期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

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有杜甫的生平事迹和大量诗篇,是纪念杜甫的重要场所。杜甫草堂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