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姓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出自姒姓
夏朝时,帝仲康有子孙封在邓国(今河南邓州一带),邓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称邓氏。
出自子姓或曼姓
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今河南省孟县的西南),是为曼侯,称曼氏。曼氏后来又改封邓国,经西周、春秋延续了600多年。因邓国与楚为敌,于公元前678年被楚国灭掉,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姓邓,史称邓姓正宗。
出自李氏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第8子李从镒,受封为邓王。公元975年南唐为北宋所灭后,李从镒之子天和出逃,以父亲封地为氏,其后世子孙遂称邓氏。
少数民族改姓
如两晋时有羌人姓邓,清广西庆远府土司邓氏始于明朝、瑶族勒当氏汉姓为邓,还有满、壮、蒙古、哈尼、苗、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综合以上信息,邓姓的起源主要与姒姓、子姓(或曼姓)和李氏有关,其中姒姓和子姓(或曼姓)的邓姓历史更为悠久,可以追溯到夏朝和商朝时期。李姓的邓氏则源于五代十国时期。此外,邓姓在历史上还与其他少数民族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