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基调是“稳字当头”,总体思路是“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具体政策包括:
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实现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措施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等。
控制债务规模:保证宏观债务水平可控,严控部分高债务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和新增隐性债务,逐步压缩化解重点地区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货币政策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通过降低利息率、降准降息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
精准导向:引导资金流向政策重点支持领域,加大对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力度。
产业政策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发展。
支持民营企业: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扩大民企信用贷款规模、支持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等。
社会政策
托底民生:确保就业、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需求得到满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激发消费: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推动消费升级。
改革政策
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激发市场活力。
优化投资环境: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吸引外资参与高质量发展。
超常规跨期调节
加强逆周期调节:在经济异常波动时,采取比常规手段更为激进和迅速的调节方式,实施跨期调节,以引导预期。
这些政策旨在通过有效的宏观经济治理和调控,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