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团体年检是指 登记管理机关定期对社会团体上年度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等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出相应结论的过程。年检的目的是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社会团体年度检查工作,促进社会团体规范化建设。
年检适用范围
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按照规定接受年检。截至上年度12月31日前依法登记成立不满3个月的社会团体,可以不参加当年的年检。
年检内容
社会团体年检内容包括:
1. 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等情况;
2. 登记事项变动及履行变更登记手续情况;
3. 按照章程开展活动情况;
4. 负责人等人员变动情况;
5. 机构设置以及变动情况;
6. 财务状况、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
7. 其他需要检查的情况。
年检程序
1. 登记管理机关发布年检公告或者通知;
2. 社会团体在规定的时间里领取《社会团体年检报告书》,按要求提交有关年检材料;
3. 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网上初审;
4. 登记管理机关网上审查与实地检查、重点抽查相结合;
5. 登记管理机关作出年检结论。
年检时间
年检通常于每年第一季度进行,具体时间可能因地区和情况有所不同。例如,上海市将于2025年3月1日至6月30日实施2024年度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和年度报告。
年检方式
年检采取社会组织网上填报,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网上初审,登记管理机关网上审查与实地检查、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年检结论
年检结论通常分为“合格”、“不合格”等。年检结果将作为社会组织规范化评估、承接购买服务和接受资助等的重要依据。
建议
社会团体应重视年检工作,按时提交相关材料,确保提交的材料真实、完整。同时,应加强内部管理,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确保社团活动的合法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