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简介

时间:2025-03-09 01:36:04 手机游戏

王勃(公元650年-公元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他出生于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自幼聪颖好学,六岁能文,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十卷,十六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王勃的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后来更是锋芒毕露,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文学上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其诗现存80多首,多为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临高台》、《采莲曲》等。他的骈文在初唐时期堪称一绝,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释、道多种文化因子,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他首先是儒家之狂者,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他还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总之,王勃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生平、作品及其思想都对我国古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诗歌和骈文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