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祁姓刘氏
刘姓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帝尧初封于陶地,又封于唐地,故又称陶唐氏。其号曰尧,史称为唐尧。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此为祁姓刘氏。
刘累因养龙有功,被夏朝君主孔甲封为御龙氏,后因养龙失职,率族人迁至鲁山一带,其后代遂以刘为姓。
姬姓刘氏
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
外族改姓
赐姓: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
匈奴族改姓:西汉初年,匈奴族刘姓。当时,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挛氏子孙皆姓刘。
鲜卑族改姓:北魏“勋臣八姓”之一有独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
其他少数民族改姓:唐末五代时期,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称是刘邦的后裔。五代十国中的后汉政权和北汉政权就是由沙陀刘氏建立的。
综上所述,刘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主要源于祁姓和姬姓,并有一些外族因赐姓或其他原因改姓刘。刘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渊源,并随着政权的扩展和迁徙,逐渐繁衍成为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