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和滑坡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两大类:
内在因素/地质条件
岩石类型和结构
软弱岩石、松散土层、软硬相间的岩层易发生滑坡。
坚硬岩石和结构密实的黄土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崩塌。
地质构造
构造面切割成不连续状态,为滑坡提供通道。
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最易发生滑坡。
地形地貌
坡度大于33°的山坡易发生岩屑移动。
坡地相对高度超过50m时,可能出现大型崩塌。
地形陡峭、坡面不平整、上陡下缓的地形有利崩塌发生。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活动软化岩、土,降低其强度。
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
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
诱发因素
自然因素
地震、降雨、融雪、流水冲刷、冻融等。
人类活动
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
其他条件
气候条件
日温差和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暴雨或久雨之后,水分沿裂隙渗入岩层,降低岩石裂隙间的粘聚力和摩擦力。
地表水冲刷
水流冲刷坡脚,削弱坡体支撑能力。
综合分析
崩塌和滑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地质、地形和气候因素的相互作用。内在因素主要涉及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而诱发因素则包括自然和人类活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斜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塌或滑坡。
建议在斜坡地带进行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形成条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如加固边坡、排水、植被恢复等,以减少崩塌和滑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