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许多成语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例子:
爱媵贱女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故事: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包括70名美丽的婄嫁女妾。晋国人看到这些女子后,认为秦国的国主不如女妾漂亮,从而轻贱秦国的国主。这个故事用来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白虹贯日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
故事:聂政刺杀韩傀时,遇到了白虹贯日的现象,即日晕。古人认为这是一种天象异兆,预示着将有大事发生。这个故事用来形容精诚所至,感天动地。
毕万昌大
出处:《左传·闵公元年》
故事:晋献公灭掉魏后,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卜偃预言毕万的后代将大昌大。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这个故事用来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负荆请罪
出处:未明确记载
故事:赵国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而心生不满,但蔺相如为了国家多次避让廉颇。廉颇最终惭愧,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两人和好,成为挚友。
纸上谈兵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事:赵括虽然饱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在长平之战中,他接替廉颇带兵,结果大败,损兵40万。这个故事用来形容空谈理论而无实际作战能力。
三令五申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故事:孙武在训练宫女时,多次下达命令但宫女们不听从。孙武决定处死两名队长,最终使宫女们不敢再违抗命令。这个故事用来形容严格训练和纪律严明。
围魏救赵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故事:魏军围困赵国邯郸,赵向齐求救。齐威王命田忌和孙膑出兵救赵,孙膑建议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使魏军回兵自救,从而解了赵国的围困。
得心应手
出处:《庄子·天道》
故事:齐桓公读书时,木匠在做车轮。木匠比喻自己的技艺纯熟,得心应手,无法用言语传授。这个故事用来形容技艺高超,做事非常顺利。
二桃杀三士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故事:齐景公的三员大将公孙接、古治子、田开疆因武艺高强而目中无人。晏婴建议齐景公用两只桃子让他们论功分桃,最终三人因争桃而自相残杀。这个故事用来形容利用智慧解决问题。
温人之周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
故事:魏国人去周朝,因答不出周朝的住处而被拘留。他引用《诗经》中的话,表明自己是天子的臣民,最终被周王释放。这个故事用来比喻对的事情要坚持到底。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底蕴,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智慧和启示。希望这些故事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战国时期的文化和历史。